· 网站地图 · 联系我们 · 内部邮箱 · 繁体 · En

灾后自我口腔卫生保健方法

时间:2008-05-29 字体:

地震灾害过后,不仅瞬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,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各种影响。受灾人群和救援人员生活在临时安置点,生活条件比较简陋,食物、药物、饮用水相对匮乏,体力消耗和精神压力巨大,刷牙等常规的口腔保健措施不能正常进行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极易引发口腔疾病。因此,指导群众科学、有效地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自我口腔健康保健,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质量也势在必行。

一、     灾后容易出现的口腔问题主要有哪些?

灾区人群没有条件对牙齿进行良好的清洁,食物粘滞于牙面,牙垢沉积,容易导致牙龈炎、牙髓炎、根尖周炎等疾病发生。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,咬硬物时易出血等,若不及时处理,久之会导致牙龈退缩、牙齿松动等牙周炎症状;已发生的龋病病变特别是深龋易向深部发展,可能引起急性牙髓炎发生;各种慢性牙髓炎/根尖周炎在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可能急性发作。受灾群众在地震中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压力,加之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,机体抵抗力极度降低可能引起口腔溃疡、扁平苔藓等口腔粘膜疾病。另外,很多群众受了外伤,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常会并发张口受限,引起饮食,言语困难,不利于口腔清洁。其他部位骨折导致的卧床不起、无法行动的伤员也失去了自我口腔护理的能力,同时还面临伤口感染、全身并发症的威胁。

二、     这些口腔问题的出现会对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

这些口腔问题的产生会导致剧烈疼痛、不适、咀嚼功能减退、进食障碍、影响口腔正常功能,进而对整个消化功能产生影响,如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出现发烧、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。口腔致病菌还可以引起或加重胃病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病和关节疾病及并发症,造成孕妇早产,严重危害全身健康。

三、     如何在灾害环境下最大限度做好自我口腔卫生保健?

面对上述种种问题,在有条件的地区,刷牙是受灾群众最行之有效的口腔保健措施,每天应早晚刷牙,尽量使用含氟牙膏清洁每个牙面,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。使用漱口水、盐水或清水漱口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口腔保健方法。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,也可在饮水时完成漱口,在进食后进行,饮水后不要立即吞下,闭口鼓腮做漱口动作1至2分钟,然后头向后仰,让水在喉部振荡后再下咽,这样可保持口腔清洁。

刷牙和漱口无法保证时,一些原始简便的口腔保健方法也可以使用,如叩齿。每日早晚各叩齿一次,每次叩齿数目可因人而异,叩齿的力量也不求一律,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,量力而行。现代医学认为叩齿可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,发挥咀嚼运动所形成的刺激,增强牙及牙周支持组织的抵抗力。

对于已转移至医院治疗的外伤患者,医护人员在治疗身体损伤的同时,应在可尽可能的条件下,在全身护理的同时不忘口腔护理,可使用棉签蘸生理盐水对伤员口腔进行擦试,保持伤员的口腔清洁,尽量减少由于口腔功能受限导致的营养不良、免疫力下降等问题。

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特殊时期,受灾群众、受伤群众和救援人员都不要忘记关注口腔健康,这样才能尽快全面恢复身体健康,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。

 

以上内容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专业委员会、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组织编写

附件

文件附件:

相关信息: